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内蒙古中医药
曾用名:动物保健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ISSN:1006-0979
CN:15-1101/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193000003695488
被引频次:109246
期刊分类:中医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体会,临床疗效,疗效,中药,中医药疗法,中医,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延胡索类药材资源研究进展

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5-22 17: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延胡索又名“元胡”“延胡”,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效,是著名的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常用大宗药材 [1] 。中国植物志记载以“延胡索

延胡索又名“元胡”“延胡”,具有活血、利气、止痛的功效,是著名的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为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常用大宗药材[1]。中国植物志记载以“延胡索”命名的植物有20余种[2],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紫堇属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干燥球茎为正品延胡索药材[1]。由于历史原因及各地用药习惯差异,有东北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全叶延胡索等超过15种延胡索类植物的干燥球茎在不同地区作为延胡索药材使用[1-3]。为此,我们将其统称为延胡索类药材。

常州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与国家创新型城市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表明,不同植物来源延胡索药材化学成分种类及含量、主治功效具有一定差异[4-7]。而延胡索所在的紫堇属是分类复杂的大属,分类系统不完善,物种鉴定困难[8-12]。加之以干燥小块茎入药,药用部位形态特征不显著,同属近缘种所产药材性状与其极为相似,代用及混伪现象十分严重[13-15]。延胡索多用于镇痛(注射液)、麻醉(注射液)及心脑血管疾病[3,16],药材使用的混乱给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埋下巨大隐患,迫切需要对延胡索类药材进行系统整理和评价,以溯本清源,去伪存真,保障用药安全、有效。本研究通过对历代本草和大量现代文献资料进行考证和比较研究,对延胡索类药材的历史沿革、植物来源、资源与分布、化学特征、功效及应用等进行系统整理,以期为药材鉴定、质量标准制定及质量控制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延胡索类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1 延胡索类药材历史沿革

延胡索为我国传统中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本草拾遗》称延胡索,又名延胡《雷公炮炙论》、玄胡索《济生方》、元胡索《药品化义》、元胡《中药志》[17]。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延胡索药材基原有所变化。从唐宋时期至明中叶时期的本草文献所载延胡索为产自东北地区的齿瓣延胡索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唐《本草拾遗》记载延胡索“生奚国从安东道来”,奚国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在河北、辽宁、内蒙古交界地区,安东道主要指今辽宁省,所记载区域正是东北地区延胡索(齿瓣延胡索)的主产地带[18]。其后历代直至明中叶的本草文献均承袭以上记载,均未提及南方栽培延胡索。明中叶以后始有延胡索栽培应用的记载,如《句容县志》中即记载有延胡索[19],《本草品汇精要》中称延胡索以“镇江为佳”[20],此时已逐渐开始采用南方栽培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作为延胡索的代用品。这一时期,茅山延胡索和新疆元胡作为西延胡索也开始流通[18]。清初,延胡索的种植地进一步南下至浙北及浙中,《本草述》中记载“今茅山上龙洞、仁和、笕桥亦种之”,仁和、笕桥在今浙江杭州[21]。《康熙重修东阳县志》中记载东阳有种,东阳在浙江中部。清以后的本草文献就较少提及东北地区产的延胡索[18]。近代以来,延胡索主要在我国浙江地区大量栽培,作为浙产著名道地药材“浙八味”之一而闻名于世。综合历代本草记载和现有文献报道,有紫堇属15种药用植物的干燥块茎作延胡索药材使用,本文所指延胡索类药材,是以2015版《药典》收载正品延胡索为代表的10余种药材的总称。

2 延胡索类药材资源

2.1 来源与分布 延胡索类药材源自紫堇属(Corydalis)植物,隶属于罂粟科(Papaveraceae)荷包牡丹亚科(Fumarioideae)荷包牡丹族(Dicentreae)[2]。该属全世界有41组400余种,广布北温带地区,其中6组具有块茎。我国产39组298种,以西南地区分布最为集中,其中4组具有块茎[2]。延胡索类药材主要来源于该属实心延胡索组(Sect.Pes-gallinaceus)、薯根延胡索组(Sect.Leonticoides)和叠生延胡索组(Sect.Duplotuber)3组具有块茎的类群。见图1。许翔鸿[18]对延胡索类药材基原植物、分布及应用情况进行了梳理,我们将其整理如下。见表1。

延胡索类药材在应用中存在严重的代用、混伪现象,仅仅依靠传统形态及化学方法很难加以解决,需要借助更有效的技术手段。多位研究者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对延胡索及其混伪品进行有效鉴定。许灿新[31]综合采用TLC、IR、HPLC、DNA条形码技术对延胡索及其混伪品齿瓣延胡索、全叶延胡索、东北延胡索、夏天无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法可有效鉴别这几种药材,ITS2序列能够成功区分延胡索与各种伪品,可作为延胡索的DNA条形码。研究还建立了位点特异性PCR检测方法,能有效鉴定延胡索药材。王丹依等[32]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6种紫堇属植物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显示ITS2序列能够准确鉴定延胡索、东北延胡索等6种紫堇属植物。Jiang et al.[11]采用多个条形码序列对紫堇属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土元胡、小药八旦子、角瓣延胡索、矮生延胡索、胶州延胡索、临江延胡索、堇叶延胡索、长距元胡、夏天无等14种药用植物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采用DNA条形码能有效鉴定延胡索与其他混伪品药材。笔者[12]对包括延胡索、夏天无等在内的28种紫堇属植物开展了DNA条形码研究,结果显示通过ITS或ITS+matK组合序列能将延胡索和其他延胡索药材区分开,但在延胡索类药材内部鉴别能力较差。产清云等[15]建立了一种能鉴别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和夏天无的位点特异性PCR法。这些新方法的应用,尤其DNA条形码的应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延胡索药材鉴定的准确性。但所涉及物种较少,采样范围较窄,方法可靠性仍存在疑问。且很多方法操作步骤繁琐,不利于在实践中推广应用。鉴于延胡索药材使用中的混乱现状,迫切需要开发更加精准、快捷的药材鉴定方法。

3.3 不同产地延胡索类药材化学成分差异 目前延胡索类药材主要靠人工栽培品供应,广泛种植的品种主要是延胡索,其他品种因未进入药典,未见大规模人工种植的报道。延胡索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江苏、安徽、湖北、重庆、陕西、四川、河北等地[18]。各产地延胡索中延胡索甲素、延胡索乙素含量差别较大,浙江地区产的延胡索中甲素、乙素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省份,安徽其次,江苏、河南含量较低[46]。罗利云等[47]采用高效液相同时测定产自浙江、陕西、江苏、河北等地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盐酸小檗碱的含量,同时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其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浙江磐安产地的有效成分最高,质量最好,作为延胡索的道地产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同时陕西汉中产地延胡索有效成分含量也较高,在质量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张颖等[48]采用HPLC法测定产自安徽(芜湖、宣城、宁国等地),浙江(东阳、磐安),江苏宜兴,陕西城固等地的延胡索药材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原阿片碱、去氢紫堇碱的含量,结果显示与全国延胡索主产地浙江、陕西、江苏等地比较,安徽产延胡索药材中3种生物碱成分含量均相对较高。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不同产地延胡索药材化学成分具有一定差异,总体上,浙江产延胡索有效成分含量较高,为延胡索作为浙产道地药材提供了科学依据。

2.2 分类鉴定 延胡索类药材所在的紫堇属,是一个分类复杂的大属。该属许多种类形成种群复合体并明显有网状进化现象[2,18],分类极其困难。对于该属属下类群的划分,多位学者开展了大量工作[8-12]。该属地下器官的性状较地上部分稳定,往往作为划分属下类群的重要依据[18]。延胡索类药材主要来自具有块茎的几个类群,因此较容易与其他非块茎类群区分。然而,在同样具有块茎的延胡索类药材内部,由于块茎的特征(尤其是干燥后的药材块茎)不显著,鉴定十分困难,是该属分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延胡索类药材原植物形态变异幅度大,多个种之间存在性状交叉重叠的现象,有些种一直存在分类学上的争议[18,22-24]。许翔鸿[18]对延胡索类药材基原植物进行了分类研究,并详细阐述了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堇叶延胡索、东北延胡索的多型性导致分类上的困难及争议。多位学者基于本草考证、形态学和显微特征对延胡索类药材进行鉴定。连文琰等[27]调查了延胡索、东北延胡索、全叶延胡索、夏天无等14种延胡索类药材的市场应用,并针对学名混乱问题对有关种类进行了本草考证和形态学比较。虞清等[28]研究了延胡索、齿瓣延胡索、东北延胡索、全叶延胡索和土元胡块茎粉末的显微特征,发现通过粉末性状能有效区分延胡索与其他延胡索药材。殷军等[22-24]对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齿瓣延胡索、全叶延胡索等进行了学名考证、显微鉴定及花粉形态研究,将东北延胡索归属为Corydalis ambigua Cham.et Schlecht.var.amurensis Maxim.,同时变种下分设4个变型,将角瓣延胡索作为东北延胡索的一个变型处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植物志[2]目前还未采纳这一处理,而将东北延胡索并入堇叶延胡索中。也有学者主要通过化学方法对延胡索类药材进行了鉴定研究。于春艳等[14]采用紫外荧光检查法及薄层色谱鉴别法对延胡索、零余子、夏天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能有效区分这几种药材。马忠杰[29]进行了长距延胡索与伪品阿尔泰牡丹草、块茎参、块茎大戟的鉴定研究,发现长距延胡索盛花期所含延胡乙素量最高而与其他伪品相区别。汪群红[30]对延胡索及其混伪品夏天无、东北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全叶延胡索化学成分分析表明,延胡索延胡索乙素含量较高,而混淆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甚微或几乎不含,同时认为这些混淆品不能代替延胡索使用。这些基于形态特征、显微特征和化学特征对延胡索类药材的鉴定研究,只能针对有限的鉴定对象并高度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往往不同的研究观点不一致,致使有些种类的学名、分类地位和药材基原长期没有明确统一的观点,导致药材使用较为混乱,对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构成威胁。

1 延胡索类药材
注:1:延胡索C.yanhusuo;2:小药八旦子C.caudata;3:堇叶延胡索C.fumariifolia;4:北京延胡索C.gamosepala;5:新疆元胡C.glaucescens;6:矮生延胡索C.humilis;7:土元胡C.humosa;8:胶州延胡索C.kiautschouensis;9:临江延胡索Corydalis linjiangensis;10:全叶延胡索C.repens;11:角瓣延胡索C.repens var.watanabei;12:长距元胡C.schanginii;13:齿瓣延胡索C.turtschaninovii;14:夏天无C.decumbens;15:薯根延胡索C.ledebouriana;16:延胡索药材性状

1 延胡索类药材基原植物、分布及应用

组名种名分布区应用情况实心延胡索组Sect.Pes-gallinaceus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浙江、江苏、安徽、河南、江西等正品延胡索齿瓣延胡索C.turtschaninovii东北、河北及内蒙古的东北部明代以前药用延胡索的主流品种堇叶延胡索C.fumariifolia东北在东北作延胡索用全叶延胡索C.repens东北、河北北部当地作土元胡用角瓣延胡索C.repensvar.watanabei东北作土元胡用胶州延胡索C.kiautschouensis吉林、辽宁、山东东部以及江苏北部山东民间作土元胡用小药八旦子C.caudata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和甘肃东部产地代作延胡索用土元胡C.humosa浙江天目山民间作土元胡新疆元胡C.glaucescens新疆北部天山北麓“西延胡索”基原植物之一长距元胡C.schanginii产新疆西北部的伊宁、塔城、布尔津、阿尔泰“西延胡索”基原植物之一薯根延胡索组Sect.Leonticoides薯根延胡索C.ledebouriana新疆北部“西延胡索”基原植物之一叠生延胡索组Sect.Duplotuber三裂延胡索C.ternata辽宁东南部、吉林东南部在东北地区与齿瓣延胡索一起作延胡索用夏天无C.decumbens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台湾、山西在江苏、安徽部分地区作土元胡用,也作夏天无用

注:根据许翔鸿等[18]整理

野生延胡索类药材主要分布在东北(辽宁)、华北(河北)、西北(新疆、内蒙古)和华东(浙江、江苏、山东)地区[18,22-27]。殷军等[22-24]对东北地区延胡索类药材的研究显示,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角瓣延胡索、全叶延胡索为主要药用品种,主要分布在东北东部山区。祝晨蔯等[25]对新疆地区延胡索药材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有灰绿延胡索、长距延胡索、对叶延胡索3种延胡索作为药用,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地区的乌鲁木齐、伊利、霍城等地。王兴顺等[26]对山东半岛地区的延胡索药材进行了调查,发现山东半岛所产元胡(延胡索)原植物为齿瓣延胡索和全叶延胡索,主要分布在濒临渤海的青岛、威海、烟台等地。许翔鸿[18]对浙江金华、杭州、湖州地区,江苏南部地区,安徽中、南部地区,湖北大别山区和河南南部地区的野生延胡索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在上述地区仅发现11个野生延胡索种群,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以及江西、河南。而传统产区的浙江未采集到野生样本,可见延胡索药材的野生分布有缩小趋势。

髋关节检查是新生儿体检和每次婴幼儿健康体检的常规项目。父母应该带宝宝定期到正规健康医疗机构进行体检。必要时进行B超或者X线检查。

3 延胡索类药材化学成分

此外,不同产地夏天无和土元胡质量差异也较大。钟华等[49]通过对浙江、江西产夏天无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药材中延胡索乙素含量差异较大。李松涛等[50]对不同产地土元胡中原阿片碱含量测定比较发现,其含量差异也较大。因此,目前的研究表明,同一品种不同产地延胡索类药材化学成分含量差异较大,而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较少。有学者对不同产地浙产延胡索研究认为,其所含化合物含量和成分与其遗传背景没有显著相关性,但由于该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还无法得出可靠的结论。

4.2 现代药理研究及应用 当前延胡索类药材的研究及应用以延胡索为主。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延胡索”为正名,基原植物为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延胡索主要药理作用为镇静、止痛,被誉为中草药中的“吗啡”[56]。其药理作用与生物碱的氨基氮的性质密切相关,叔胺碱类生物碱多显示镇痛、镇静及安定作用,季按碱类生物碱在抗心肌缺血、减少心肌氧耗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57]。基于延胡索生物碱成分的多样性,对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皆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可用于镇痛、镇静、催眠、抗溃疡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等[38]。另有研究表明,延胡索中黄连碱、小檗碱、巴马汀、二氢血根碱和去氢紫堇碱,多种成分联合作用,通过影响PI3K、JAK、IKKβ、TNF-α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作用[58]。此外,延胡索氯仿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活性,其中对葡萄白腐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最高[59]。延胡索生物碱中的延胡索碱、延胡索乙素、小檗碱、黄连碱、巴马仃还具有一定抗肿瘤作用[60]

其他品种延胡索药材化学成分相对延胡索研究较少,夏天无因作为药典收载药材被较多关注。夏天无主要含有生物碱成分,总生物碱含量在1.71%~2.88%。迄今为止已从夏天无中分离到30多种生物碱,多属于苄基异喹啉类[4]。东北延胡索在历史上曾被作为延胡索药材的重要来源之一,有零星化学成分研究。目前,已从东北延胡索(药材名白元胡)中,分离出12个生物碱成分,其中白元胡碱为其主要成分,约占总生物碱的50%[5]。李丹丹等从土元胡化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其中1个为新化合物,6个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39]。方起程等从全叶延胡索中分离鉴定包括普陀品在内的7个生物碱成分[40]。其他较常用的延胡索品种如齿瓣延胡索目前还未见系统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报道,傅小勇等通过HPLC检测其含有延胡索中所含叔铵碱:(+)-四氢巴马亭(Dl-tetrahydropalmatine,A),(+)-紫堇碱(D-corydaline,B);季铵碱:黄连碱(Coptisine,C),巴马亭(Palmatine,D),去氢紫堇碱(Dehydrocorydaline,E)等主要生物碱成分[7]。总体上,目前对延胡索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全面,而对其他延胡索类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还十分欠缺。化学成分是药材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因此,很有必要加强对这些品种的化学成分研究,以揭示其药效物质基础,为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2 不同种类延胡索药材的化学成分差异 不同种类延胡索药材在化学成分上虽有一定共性,比如都含有大量生物碱成分,但总体上所含生物碱类型及含量具有较大差异。延胡索和齿瓣延胡索中均含有较高的总生物碱成分和延胡索乙素,两者所含生物碱均为异喹啉林类,并以原小聚碱(Proloberberine)型和普鲁托品(Prolopine)型为其共同成分。然而,延胡索中含有的以海罂粟碱(Glaucine)为主的阿扑菲型生物碱,在齿瓣延胡索中并不存在,而在齿瓣延胡索所含的紫堇灵(Coorynline)类生物碱却不存在于延胡索中。同时,延胡索和齿瓣延胡索中的四氢原小聚碱型和普鲁托品型生物碱含量也有明显差别,特别是紫堇碱(Corydaline)和普鲁托品(Protopine)在齿瓣延胡索中比延胡索中高很多。有学者提出,二者之间尽管在成分上有差异,但在主要成分上较为接近,认为齿瓣延胡索可替换延胡索入药[7]。东北延胡索品质不如齿瓣延胡索,延胡索乙素和总生物碱含量均较齿瓣延胡索低,但也可以入药,应视为类同品,可适当增加用量,以达到正品延胡索的疗效[41]。土元胡的延胡索乙素含量较低,但总碱含量较高,与延胡索近似,被认为是劣等的延胡素[42]。而全叶延胡索无论是总生物碱还是延胡索乙素含量都低,入药欠妥[43]。药典品种夏天无与延胡索主要有效成分也都为生物碱类成分,但两者差异较大,延胡索以原小檗碱型生物碱、原阿片碱型生物碱和阿朴啡类生物碱为主,而夏天无以苯酞异喹啉类生物碱、原阿片碱型生物碱和简单异喹啉类生物碱为主[3-4,44]。按照药用植物亲缘学原理,2种药用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化学成分越相似,其药效往往相近[45]。不同品种延胡索类药材化学成分的差异,导致功效和用途上的差异。对这些品种化学成分及其与延胡索药材差异的深入研究,对于其药用价值及其用途的界定十分重要,而目前相关研究较为薄弱。

栽培延胡索始载于镇江句容县[19],后在浙江中部地区集中种植[1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延胡索的产地亦随之发生较大变迁,目前在浙江、江苏、江西、安徽、湖北、重庆、陕西、四川、河北等地有大面积栽培[18]

3.1 延胡索类药材主要化学成分 延胡索类药材及其所在的紫堇属植物以富含生物碱为主要特征[33-37]。由于延胡索为历版药典收载的正品药材,临床应用亦十分广泛,对延胡索类药材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延胡索上。生物碱是延胡索的主要化学成分,按其水溶性不同可分为2类,即不溶或难溶于水的叔胺碱,约占总生物碱的0.65%;易溶于水的季胺碱,约占0.3%[33]。截至目前,已从延胡索中分离鉴定60余种生物碱和20余种非生物碱成分,包括原小檗碱类生物碱30余种、阿朴菲类生物碱近20余种、原阿片碱类生物碱4种、异喹啉类生物碱5种、其他生物碱10余种。此外,延胡索中还有糖类、甾体、有机酸、矿质元素等其他多种成分[3]。可见,目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载正品延胡索药材的化学成分研究较为充分。

4 延胡索类药材资源利用

4.1 本草记载与历史应用 延胡索类药材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公元739年)与《海药本草》(约公元10世纪),其基原植物经历东北地区所产齿瓣延胡索Corydalis turtschaninovii到延胡索的转变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历代处方用名有延胡索、玄胡索、玄胡、元胡、延胡[51]等。本草记载延胡索可治疗妇人月水不调,小腹痛,温暖腰膝,破散癥瘕,破血等,主要用于破结血而止痛[52]。《本草纲目》有“玄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53],主要强调延胡索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另外,延胡索还有活血祛瘀、肝邪瘀滞之胃痛、气血阻滞之痛[54]。追溯延胡索药材的应用历史,其炮制方法亦较为丰富,主要有炒制、醋炙、酒炒、盐炒、醋煨等[55],不同的炮制方法其主治功效有一定差异。综合各历史阶段和不同炮制方法的应用,都主要以活血祛瘀、行气阵痛功效为主。

HClO在有效氯中杀菌效果最好,选用pH5.0~6.5的微酸性电解水,有效氯的存在形态基本为HClO。

基于延胡索多种药理活性,已开发多种中成药和临床配方。如含有延胡索及延胡索提取物的风湿痹痛膏、妇炎舒胶囊、金铃子颗粒、加味佛手散等[61-64]。用于治疗儿童哮喘的延胡索配穴位贴敷[65],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盆腔炎、胃痛、消肿止痛等多种疾病的中药复方[66-68],以及延胡索镇痛牙膏,针对瘤胃内营养物质消化的延胡索酸及延胡索酸二钠饲料添加剂等[69-72]

(3)如果该食用碱在测定前已经受潮,则用甲同学的实验方案测得的NaH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一是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精神。工作中要思想统一,为了共同的工作目标能互不拆台、互相补台,人人都以工作为重。

其他延胡索类药材在各地区作为延胡索的代用品使用,有研究显示,作为延胡索代用品之一的东北延胡索,对温度和化学刺激所致的疼痛反应具有镇痛作用,同剂量的东北延胡索与延胡索均能增加离体兔心冠脉流流量、抑制心肌收缩力。齿瓣延胡索和全叶延胡索均含有延胡索乙素,显示出良好的镇痛作用[73]。由于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品药材,其他延胡索类药材药理研究极少见。而这些品种在部分地区的大量应用,对于用药安全性构成潜在风险。

5 讨论

中药基原物种的正确性及准确鉴定对于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74-75]。延胡索类药材药用历史悠久,正品延胡索药材基原植物和主产地几经变迁,造成大量习用品及混伪品客观存在。一些习用品曾在历史上作为正品药材使用(如齿瓣延胡索),在相应地区具有较长时间的用药习惯(新疆元胡)[20],甚有以混伪品为“正品”的“正、伪”颠倒现象[18]。为保障延胡索药材的安全有效应用,对其准确鉴定十分必要。紫堇属是一个分类复杂的大属,物种众多,形态特征复杂多变,尤其以块茎入药,更加难以区分。基于传统形态学对延胡索类药材的鉴定,效果不甚理想[8,22-24,28]。而基于化学方法的鉴定,仅适用于少数品种,操作步骤也较为繁琐[14,29-30]。以DNA条形码为代表的分子方法对延胡索类药材的鉴定展现出较大优势[11-12,31-32],但目前的研究还主要针对以延胡索为中心的少部分类群。DNA条形码鉴定的准确性与采用量和采样范围密切相关[76-79]。鉴于延胡索类药材的多样性和紫堇属物种鉴定的复杂性,排除不带块茎的品种,有必要充分采样紫堇属中具块茎的类群,建立更加完善的鉴定体系,以提高鉴定的准确性。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成本的下降,叶绿体基因组因在复杂类群的鉴定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其更长的DNA序列能提供更加丰富的变异位点,从而更加精准的鉴定物种[80-83]。而DNA探针技术为代表的快检技术在遗传疾病和病原微生物检测中广泛应用,并开始应用于中药鉴定中[84]。有研究者采用DNA探针技术对延胡索及常见混伪品进行鉴定[31],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快速、专一性强的优势,方法建立后无需通过测序即可完成鉴定,简化了鉴定流程并缩短了鉴定周期。延胡索基原复杂,习用品、混伪品众多的现状,应对延胡索类药材进行详细的本草考证和文献梳理,以溯清基原。同时,鉴于中药鉴定对精准性、及时性的要求,有必要在充分采样的基础上,结合叶绿体基因组鉴定的高准确性和DNA探针技术的快捷性,开发延胡索类药材更加精准、快速的鉴定方法,以对其进行有效的鉴定及质量控制。

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延胡索类药材主要含生物碱成分[35-36,38]。在化学成分上不同种类延胡索药材既具有一定共性,所含生物碱类型及含量有所差异,其功效亦有所不同,部分品种甚至有一定毒性[41]。一方面,一些品种与延胡索差异较小,如历史上作为正品延胡索药材使用的齿瓣延胡索,与延胡索一样均具有较高含量的总生物碱、延胡索乙素,以及原小檗碱(Proloberberine)型和普鲁托品(Prolopine)型异喹类生物碱。不同的是齿瓣延胡索中不含阿扑菲型生物碱,延胡索中不含有紫堇灵(Coorynline)类生物碱[7,18,41]。二者尽管在总成分上有差异,但在主要成分上十分接近,在历史应用中用法也较为一致。这些在历史应用和文献报道中与延胡索化学成分和主治功效上雷同的品种,应通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严格的药理活性及毒性评价,如果确与延胡索主要功效一致且毒性符合标准,建议纳入延胡索的基原植物作为正品延胡索药材使用。而一些与延胡索差异较大的品种,如全叶延胡索,无论其总生物碱还是延胡索乙素含量都较低,在历史上作为延胡索药材伪品使用[18,40]。对这些化学成分和主治功效迥异的品种,一方面应严格限制在市场上流通和作为延胡索药材使用;另一方面,可通过进一步的化学成分研究,基于其化学成分筛选新的活性,找到其适宜的用途。目前除延胡索外的多个延胡索类药材品种基础研究较为薄弱,应加强对这些品种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为其纳入延胡索基原或严格限制作为延胡索药材使用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从而杜绝延胡索药材品种混乱,保障用药安全、有效。

种质资源及基因资源是重要的战略资源[83,85],因延胡索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和人类活动影响,其种质资源正面临危机。野生延胡索多生长于落叶乔木或小乔木林下湿润的、带土的岩石丛中,腐质化的落叶为其生长提供充分营养。在早春时期大多植物尚未发芽之时破土而出,充分利用阳光形成优势群落[86]。在初夏时,乔木叶片的遮阴作用避免阳光的强烈直射,其球茎得以充分发育[87]。在野生状态下,延胡索繁殖能力强,但由于只有母球茎会生根,其根系不发达,吸收水分能力差,不能适应强光照环境,而过弱的光照又不能满足生长发育要求[86]。因此,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其适应能力弱。这种“强的繁殖力与弱的适应力”维系着延胡索脆弱的生态平衡,而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变化正在打破这种脆弱的平衡。对森林的砍伐使野生延胡索的栖息地逐渐缩小,杂草和灌木的侵入,使其耐以生存的生境正逐渐消失。许翔鸿[18]调查显示,野生延胡索居群已经灭绝或处于灭绝的边缘,对其种质资源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已刻不容缓,然而,目前相关工作还十分匮乏。张红叶[88]从基因水平和次生代谢物水平对浙产延胡索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浙产延胡索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徐皓等[89]采用SSR分子标记分析了延胡索的遗传多样性,发现延胡索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物种间遗传分化程度高,基因流较弱,地理位置相近的种群亲缘关系更近,并认为延胡索的保护应以就地保护为主。这些研究,为延胡索种质资源保护、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但对于延胡索这样应用广、用量大的常用中药品种,对其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研究还明显不足。延胡索类药材种类丰富、分布广、产地多,各地生态习性有所不同,不同品种、同一品种不同产地药材在化学成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50]。生产中又多采用自繁自种,种质退化严重,导致产量不稳定、质量参次不齐[18,86]。迫切需要加强对延胡索类药材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遗传多样性研究,以期为延胡索类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为延胡索优良品种选育及药材品质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139.

[2]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第三十二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475.

[3]冯自立,赵正栋,刘建欣.延胡索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8,30(11):155-163.

[4]朱经艳,孟兆青,丁岗,等.夏天无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12):2713-2719.

[5]崔征.东北延胡索的化学成分及近缘植物的植物化学分类学[C].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中国植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2008:368-369.

[6]虞清,徐国钧,金蓉鸾,等.中药延胡索类研究Ⅰ.4种延胡索块茎中生物碱的含量比较[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19(1):4-7.

[7]傅小勇,贺正全.延胡索分类的化学证据[J].云南植物研究,1989,11(2):193-197.

[8]吴征镒,庄璇,苏志云.论紫堇属的系统演化与区系发生和区系分区的关系[J].云南植物研究,1996,18(3):241-267.

[9]Linden M,Fukuhara T.Rylander J,et al.Phylogeny and classification of Fumariaceae,with emphasis on Dicentra s.l.,based on the chloroplast gene rps16 intron[J].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1997,206:411-420.

[10]王英伟.紫堇属的系统学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6.

[11]Jiang L,Li MH,Zhao FX,et al.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taxonomic implication of herbal species in genus Corydalis(Papaveraceae)[J].Molecules,2018,23(6):1393-1402.

[12]Ren FM,Wang YW,Xu ZC,et al.DNA barcoding of Corydalis,the most taxonomically complicated genus of Papaveraceae[J].Ecol Evol.2019(9):1934-1945.

[13]汪群红.延胡索的生药学鉴定[J].海峡药学,2008,20(12):68-69.

[14]于春艳,邱世鑫,包晗,等.延胡索与常见伪品的快速鉴别方法[J].甘肃医药,2018,37(10):932-933.

[15]产清云,蒋露,程铭恩,等.位点特异性PCR鉴别延胡索、齿瓣延胡索和夏天无药材[J].中国中药杂志,2019,4(15):3261-3267.

[16]Wang L,Zhang Y,Wang Z,et al.2016.The antinociceptive properties of the Corydalis yanhusuo extract[J].PLoS ONE,11(9):e0162875.

[1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43.

[18]许翔鸿.延胡索种质资源的研究[D].南京:中国药科大学,2003.

[19]弘澹(1488-1505)句容县志,宁渡天一阁藏版[M].卷之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12.

[20]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M].卷十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341.

[21]刘若金.本草述[M].上海:上海万有书局,1932,27.

[22]殷军,崔征,刁桂芬,等.药用资源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学名的考证[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8,15(3):157-231.

[23]殷军,崔征,王维宁,等.药用资源东北延胡索及其近缘植物的显微鉴定[M].沈阳药科大学学报,1999,16(3):157-231.

[24]殷军,崔征.东北延胡索及其数种近缘植物花粉形态研究[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0,17(3):217-219,229.

[25]祝晨蔯,何宏贤,金蓉莺.新疆药用延胡索资源调查[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2,1(3):24-27.

[26]王兴顺,徐寿长,邹彪.山东半岛地区延胡索药用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山东中医杂志.1992,11(6):39-40.

[27]连文琰,冯瑞芝,过立农,等.元胡(延胡索)类中药的研究Ⅰ.本草考证及原植物鉴定[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6,17(6):21-23.

[28]虞清,徐国钧,金蓉鸾,等.中药延胡索类研究Ⅱ.5种延胡索植物块茎的粉末显微观察[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88,19(1):48-51.

[29]马忠杰.长距延胡索混淆品种鉴别和资源利用[J].中国中药杂志,1996,21(11):649-650.

[30]汪群红.延胡索的生药学鉴定[J].海峡药学,2008,20(12):68-69.

[31]许灿新.延胡索及其伪品的鉴别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32]王丹依,陈京,徐攀,等.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鉴定紫堇属植物的有效性研究[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2):97-102.

[33]宋盼红.紫堇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014:407-413.

[34]夏新华,王宪楷,赵同芳.紫堇属植物生物碱成分的研究概况[J].中国药学杂志,1992,27(8):460-464.

[35]张晓丽,曲扬,侯家鸣,等.延胡索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8,36(7):537-540.

[36]胡甜甜.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9.

[37]尚伟庆,陈月梅,高小力,等.紫堇属藏药的化学与药理学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190-1198.

[38]唐逸丰.延胡索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概况[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3):144-146.

[39]李丹丹.土元胡化学成分研究[C].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专业委员会.中药与天然药高峰论坛暨第十二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2012:374-378.

[40]方起程,林茂,周金云,等.全缘叶元胡生物碱的化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82,17(1):3-4.

[41]李树殿,解捷.吉林省野生延胡索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0,2(4):52-61.

[42]彭广芳,张素芹,冯宝麟,等.山东元胡质量的初步探讨[J].中草药,1981,12(7):19-20.

[43]马书太,李久明.合理应用延胡索[J].山东中医杂志,1998,18(7):33.

[44]廖惠平,欧阳辉,黄陆强,等.夏天无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4,45(21):3067-3070.

[45]彭勇,姚霞,赵润怀.肖培根院士药用植物研究与学术思想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9):821-823.

[46]陈璐.基于延胡索药材品质的全国适宜性区划研究[D].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

[47]罗利云.不同产地延胡索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0):128-130.

[48]张颖,龙全江,徐雪琴.不同产地延胡索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分析[J].中药材,2017,40(1):73-76.

[49]钟华,向大雄,张杰.不同产地夏天无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薄层扫描法测定[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4):54.

[50]李松涛,张芳,杨洋.HPLC测定不同产地土元胡中原阿片碱含量[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4):139-141.

[51]李紫琳.《事林广记》非汉源草本药物类名物词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52]张山雷.本草正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8.

[53]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804.

[54]陈士铎.本草新编[M].柳璇,宋白杨,校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158.

[55]李晶晶,张静怡,贺爱琴,等.延胡索炮制方法和功能主治历史沿革[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4):134-136.

[56]何晓凤,张晶,张梅.延胡索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7,51(11):97-100.

[57]谭程宁.差异蛋白质组研究延胡索活性单体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D].重庆:重庆大学,2018.

[58]马宁宁,李欣,金华,等.延胡索不同提取物抗炎作用的谱效关系及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9,50(10):2413-2419.

[59]申晓慧,张华,冯鹏,等.延胡索氯仿提取物对12种病原真菌的离体抑菌活性筛选[J].作物杂志,2013,29(6):56-59.

[60]万莉,钱晓萍,刘宝瑞.延胡索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5):1042-1044.

[61]李芸,戴海蓉,杨秀娟,等.风湿痹痛膏质量控制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38(6):35-38.

[62]李颖.妇炎舒胶囊中多种成分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师,2019,22(12):2313-2316.

[63]杨海燕,甘灿云.正交试验法优选金铃子颗粒提取工艺[J].中国药师,2019,22(12):2307-2309.

[64]尚芳红,李攀红,陈乾,等.加味佛手散在正常大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比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650-5655.

[65]常佳婧,孙建萍,高凌,等.基于数据挖掘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儿童哮喘的应用规律[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3):18-20.

[66]李国祥.一种消肿止痛外用产品的配方[P].CN110585301A,2019-12-20.

[67]智信,王立鹏,陈辉文,等.左旋延胡索乙素在制备预防或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药物中的应用[P].CN110478348A,2019-11-22.

[68]许自诚,魏玉辉,张炜,等.一种用于治疗胃胀、胃沉重、打嗝、胃痛、胃炎的中药组合物[P].CN110448662A,2019-11-15.

[69]卢凯玲,黄光伟,覃青云,等.两种中草药牙膏的镇痛药理作用研究[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4,24(4):25-26.

[70]姜宇晨,张哲,石彩霞.体外法研究不同剂量延胡索酸二钠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9,40(11):31-34.

[71]王荣,文江南,王敏,等.延胡索酸对妊娠后期山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瘤胃挥发性脂肪酸含量、血清生化指标和繁殖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9,31(2):850-857.

[72]吕艳秋,韩圣忠,李德允,等.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延胡索酸对瘤胃内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J].吉林农业,2019,26(18):58.

[73]尤春来,王义明.东北延胡索的药理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1):675-676+646.

[74]陈士林.《中药分子鉴定技术与应用》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5):1011.

[75]辛天怡,雷美艳,宋经元.中药材DNA条形码鉴定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2):170-176+184.

[76]Li DZ,Gao LM,Li HT,et al.Comparative analysis of a large dataset indicates that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sh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re barcode for seed plants[J].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1,108,19641-19646.

[77]Chen SL,Yao H,Han JP,et al.Validation of the ITS2 region as a novel DNA barcode for identifying medicinal plant species[J].PLoS One,2010,5(1):e8613.

[78]Yan LJ,Liu J,Möller M,et al.DNA barcoding of Rhododendron(Ericaceae),the largest Chinese plant genus in biodiversity hotspots of the Himalaya-Hengduan Mountains[J].Mol Ecol Resour,2015,15:932-944.

[79]Yuan Q J,Zhang B,Jiang D,et al.Identification of species and materia medica within Angelica L.(Umbelliferae)based on phylogeny inferred from DNA barcodes[J].Mol Ecol Resour,2015,15:358-371.

[80]Li QS,Li Y,Song JY,et al.High-accuracy de novo assembly and SNP detection of chloroplas genomes using a SMRT circular consensus sequencing strategy[J].New Phytologist,2014,204:1041-1049.

[81]Li XW,Yang Y,Henry RJ,et al.Plant DNA barcoding:from gene to genome[J].Biol Rev,2015,90:157-166.

[82]Li Y,Zhang Z,Yang J,et al.Complete chloroplast genome of seven Fritillaria species,variable DNA markers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the genus[J].PLoS ONE,2018,13(3):e0194613.

[83]Xin TY,et al.Trends in Herbgenomics[J].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2019,62(3):288-308.

[84]贠凯祎,向丽,王晓玥,等.基于便携式和CFX96实时荧光PCR仪的冬虫夏草及其混伪品鉴定研究[J].药学学报,2019,54(4):746-752.

[85]宋经元,徐志超,陈士林.本草基因组学专辑简介[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48(4):349-351.

[86]许翔鸿,余国奠,王峥涛.野生延胡索种质资源现状及其质量评价[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19-21.

[87]许翔鸿,王峥涛,余国奠.光照对延胡索生长及生物碱积累影响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4,27(11):804-805.

[88]张红叶.浙江省栽培延胡索的基因和次生代谢物多样性及其关系[D].温州:温州医科大学,2010.

[89]徐皓,周天华,张智强,等.基于SSR分子标记的延胡索遗传多样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8,38(6):1032-1038.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Medicinal Resources of Rhizoma Corydalis

REN Fengming, LIU Yan, ZHU Xiaofu, YANG Dan, ZHUO Wei, XIN Yuanyao,LU Shene, HUANG Hongyan

(Chongqing Institute of Medicinal Plant Cultivation,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n Characteris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of Sichuan and Chongqing Co-construction Lab, Chinese Medicine Breeding and Evalu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Chongqing, Chongqing 408435, China)

Abstract The medicinal utility of Rhizoma Corydalis has a long history, which is one of the 8 famous genuine medicianl materials of “Zhebawei”.The dried tubers of Rhizoma Corydalis in the Chinese Pharmacopoeia (2015 edition ) was authentic crude drugs of Rhizoma Corydalis type.Because of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differences medication habits in various places, many dried tubers of Rhizoma Corydalis type were used as crude drugs of Rhizoma Corydalis, which caused confusion in varieties and affected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dication.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plant sources, re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efficac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rude drugs of Rhizoma Corydalis type through herbal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study of medicinal material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Rhizoma Corydalis type medicinal plant resources.

Keywords Corydalis yanhusuo; Yuanhu; Corydali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Herbal; Alkaloid; Analgesic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05.010

基金项目:重庆市科委绩效激励专项(cstc2018jxjl-jbky130016);重庆市卫计委中医药科技项目(ZY201702143);重庆市科技局2019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19KF10-2012)

通信作者:任风鸣(1985.06—),男,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中药资源与利用,Tel:(023)71480059,E-mail:348080877@qq.com

(2020-02-10收稿 责任编辑:徐颖)

文章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网址: http://www.nmgzyybjb.cn/qikandaodu/2020/0522/324.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调经促孕丸联合戊酸雌二醇片在人工流产后促进

内蒙古中医药投稿 | 内蒙古中医药编辑部| 内蒙古中医药版面费 | 内蒙古中医药论文发表 | 内蒙古中医药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内蒙古中医药》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