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期刊信息

刊名:内蒙古中医药
曾用名:动物保健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ISSN:1006-0979
CN:15-1101/R
语言:中文
周期:月刊
影响因子:0.193000003695488
被引频次:109246
期刊分类:中医学
期刊热词:
护理,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体会,临床疗效,疗效,中药,中医药疗法,中医,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中药鲜药的古中医临床探讨

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5 17:3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药鲜药是指未经干燥或加工处理直接用于临床治疗的新鲜中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菌类药等。中医运用鲜药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古中医众多书籍中记载了历代医家鲜药治病的

中药鲜药是指未经干燥或加工处理直接用于临床治疗的新鲜中药材,包括植物药、动物药和菌类药等。中医运用鲜药治疗疾病的历史悠久,古中医众多书籍中记载了历代医家鲜药治病的宝贵经验,《五十二病方》中最早记载:治疗牝痔“取薯蓣茎干治二升,取薯苽汁二斗以渍之,以为浆,饮之”;《神农本草经》中记述干地黄、干姜使用“生者尤良”,“生者”即指鲜药。中药鲜药得到众多古中医家的青睐与其特点分不开,鲜药临床疗效独特、效果显著。历代医家临床喜用鲜药,后世通过临床实践更加丰富了鲜药的临床应用,使其种类增多,应用广泛,加深了对鲜药功效的认识[1]。从中药鲜药的古代临床应用做简要归纳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对鲜药应用的重视。

1 中药鲜药种类及特点

常用中药共计有二千多种,可供鲜用的中药有四百多种,约占1/5。鲜药因未经加工保持了天然药物气味俱纯的特性,其药效在某些方面明显优于干品,如辛香类鲜品中药味厚色醇、芳香透达,可发散外邪、除秽化湿;质润滋阴类鲜药多汁有助于生津增液;凉润鲜药有助于凉血止血。此外,鲜药较干品可省去较为繁琐的炮制工艺,可直接用于临床[2]。

2 古代临床应用

历代医家经过临床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并加以总结,认为鲜药的独特药效优于干品,同时发展了鲜药的临床应用。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表明, 鲜药活性成分含量较干品高,药理活性也比相应的干品较强 [3] 。历代医家运用鲜药治疗外感病、血证、热病、外科疾病等,还可用于疑难杂病的调治,特别在急危重症疾病治疗方面鲜药功效卓著。

2.1 外感病

辛香类鲜药多味辛而有芳香之气,其味厚色醇、芳香通窍,质轻能入上焦透达肺中,发散寒热之邪;质重入中下焦芳香醒脾,除秽化湿,清凉养阴,故临床常用于祛除风寒暑湿热等外邪,从而达到治疗伤寒、温热、湿热、暑热等外感病的目的。

汉代张仲景非常重视鲜药配伍治疗外感伤寒的应用,其经方常配伍生姜(即鲜姜),如《太阳篇·桂枝汤》中生姜助桂枝解肌散邪,即利用生姜发散寒邪之功效,生姜泻心汤利用生姜消痞和胃之功效。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载有芦根引方,方用生芦根、生竹茹、粳米、生姜,用治伤寒后呕哕反胃和干呕食不下之变证。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生姜具有生用发散的功效,用于寒热咳嗽。明代张景岳的玉女煎方可用治温邪引起的神志昏迷,以鲜生地加鲜石斛与蔗汁。后世的温病学派继续和发展了鲜药的临床应用,使鲜药的临床应用更加广泛;温病学说认为热邪伤津液,“存津为第一要务”。鲜药具有养阴生津之功效,乃干药力所不及,故养阴生津的鲜药有重要临床价值。如清代温病学派创始人叶天士,临床上善用鲜生地、鲜芦根、鲜莲子等治暑邪,其方剂养胃汤、五汁饮、三鲜汤等均采用鲜药治疗温热病;薛生白的《湿热论》中也多采用鲜药处方,如鲜荷叶、银花露、鲜菖蒲等;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清络饮方由鲜荷叶边、鲜银花、鲜扁豆等组成,辛凉芳香,可治暑伤肺经气分。此外,雷丰之的《时病论》记载治疗温病之三法,清热保津法采用鲜石斛、鲜生地养阴清热;凉解里热法采用鲜芦根治病温热内积及暑温、冬温之证;祛热宣窍法采用鲜菖蒲独具清营开窍之功,治温热、湿温、冬温之邪证。余师愚的《疫疹一得》中清瘟败毒饮方采用鲜竹叶,治火热证及大热烦躁,功在清心除烦。清代中期名医王旭高常以鲜药组方治疗温邪、暑邪、痢疾等证,如鲜生地、鲜石斛、鲜荷叶、鲜藿香、鲜佩兰、鲜佛手、鲜芦根、鲜藕等。近代著名医家丁甘仁,擅于处方中加鲜生地、鲜石斛等清热生津之品,采用鲜荷梗以治壮热、汗多不解证;采用鲜荷叶、鲜薄荷、鲜藕节之类清暑治疗伤寒热证。解放初京城孔伯华、萧龙友、施今墨、汪逢春四大名医均善于用鲜药治疗外感病,如孔伯华采用鲜芦根清热生津止咳,采用生茅根用于热病阴津不足证;鲜菖蒲治疗湿热痰浊蒙闭清窍之证等;萧龙友常取鲜药生发之气以提高临床治疗外感病的疗效;施今墨常以鲜茅根、鲜芦根等鲜药为伍,“取其清新之气”,清暑生津,治疗温病之发热、烦渴等证;汪逢春常用鲜佩兰、鲜藿香、鲜枇杷叶等治疗时令病。名医蒲辅周的二鲜饮方采用鲜芦根、鲜竹叶治疗外感热病、肺胃津伤心烦口渴、身热不退等。

2.2 血证

血证是指由多种因素(如血热)致使血不循常道的出血性疾病,常见有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等。鲜药因其性较寒凉,多具凉血、止血之功,故可用于治疗血热引起的吐血、衄血等。如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常用鲜小蓟汁、鲜生地汁、鲜葛根汁及韭根汁等治鼻衄;王焘的《外台秘要》采用鲜苍耳茎叶治鼻衄。宋代的《太平圣惠方》中麦门冬饮子方采用生地黄汁、生麦冬汁、生蓟汁等鲜药汁治疗肺胃热盛引起的吐血、衄血之证;著名的《妇人良方》中四生丸采用生荷叶、生艾叶、生侧柏叶、生地黄四味鲜药捣烂煎服,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吐血、衄血等血热证;元代朱震亨采用鲜艾草的茎叶捣汁内服治疗吐血、衄血之证;近代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采用鲜白茅根液,滋胃阴以生津止渴,治疗肺胃因热引起的咳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提出“必用鲜者其效方著”,强调了鲜药的疗效。张氏还常用鲜芦根、生山药、鲜瓜蒌等,其方剂篇中二鲜饮方采用鲜茅根配伍鲜藕治疗虚热不伤脾胃,化瘀血、滋新血,合用涵养真阴,主治虚劳证、痰中带血。此外,《本草纲目》中也提到采用车前草捣汁治小便尿血等。

文章来源:《内蒙古中医药》 网址: http://www.nmgzyybjb.cn/qikandaodu/2020/0715/405.html

上一篇:《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荣卫圆运动理论学习心得
下一篇:内蒙古高职院校专业重复设置的现状、原因及对